Skyline GT-Rの復修計劃
簡單升級裝備Skyline GT-R R32~34
保養得再好的汽車仍難逃老化的命運,畢竟Skyline GT-R已經歷十年光景,要將其車架、外內觀保持完好,除了最簡單的從日本挑選良好狀態之GT-R直接入口外,「Refresh」及「Rebuild」相信也是車主所樂意採用的方案。在GT-R R34年代由NISMO將全副車架卸下重焊製成的「Z-tune」正正屬「Rebuild」之列,過程複雜、牽涉改裝零件繁多、花費金額亦大,而「Refresh」則相對較中庸,換上基本的消耗品已可令GT-R回復當年光彩。今次會為大家簡述一下GP MOTOR針對R32、R33、R34共三輛GT-R的「Refresh」復修計劃!

OHLINS避震for R32

⇐ 為配合強化車架組件,車主同時由NISMO換成ARC頂Bar。
     
選擇避震最重要是合符個人要求的乘用舒適性,單靠數字未必能即時感到跳動感是否在接受範圍內,R32可作20段緩衝力調校。 前雙搖臂設定雖然佔用較多空間,但與GT-R的彎中動態配合得天衣無縫。 OHLINS為R32而設的避震不合R33及R34用,彈弓硬度為前10k後8k。

回復過彎靈敏動態
不少人認為避震越硬路訊回饋越多,路面細緻的起伏、顫動對駕駛者非常重要,雖然會犧牲乘用舒適性,但避震作為承托車身重量及提供轉彎時之回彈力,角色非常重要,但過硬的避震設定未必適合街用。隨著GT-R車齡提高,避震機有機會出現漏油或組件金屬疲勞以致剛性下降等現象,屬GT-R下盤復修的基本步。

雙活塞單筒避震 - OHLINS
作為日產系列最頂級的GT(Gran Turismo)車系,改裝零件多不勝數,單單就以讀者認識的品牌而又合GT-R安裝的避震機已逾60種,當中改裝方面香港車主一般會偏向兩極,一是要求極高路訊及緊貼路面,犧牲舒適性;二是追求GT車系擁有的高速巡航舒適性。至於講求全面平衡又適合街用的避震似乎仍以配用DFV(Dual Flow Valve System)技術的OHLINS為首選,至於OHLINS為R32-R34推出的避震機方面,只有R33及R34的可共用。R32及R33採用的OHLINS DFV避震機為單筒式設計,設20段緩衝力調校,受制於懸掛設計不可調校Camber(外傾角)或Caster(後傾角)。所謂DFV技術只是一言道之在同一油室內設有主副兩個活塞(一般單筒式避震只有一個Piston Valve),分別針對低速及高速行走時阻尼油通過的速度及油量,藉著於快速行走時改變油路開關使緩衝力度加強,慢速時則容許較多油量通過,換取較舒適的市區行走。




OHLINS避震for R33



⇑ 車架強化方面,頂Bar維持了原裝出廠款式。
⇐ DFV並不是OHLINS的甚麼新技術,但其獨特的單筒式雙活塞設計令低速及高速行走時,擁有較細緻的緩衝力狀態。
     
原裝R33彈弓已屬疏密圈設計,圈數較OHLINS DFV少。 R33的OHLINS DFV避震可與R34共用,同可作20段緩衝力調校,因車重問題彈弓則改為前9k後8k。 車底及懸掛鏽蝕是導致耐用性大減的元兇,進行改裝前宜先唧起車底檢查清楚需要更換部件。




QUANTUM避震for R34


⇑ R34所採用的QUANTUM避震機較少為人認識,其配備的T3-CR前後彈弓硬度為12k,街用似乎不太適合。
⇐ 除配備QUANTUM避震機,所有搖臂及拉桿已換上NISMO產品,當作是全個車底翻新的補完。

主打超跑避震 - QUANTUM
目前日系品牌QUANTUM避震機主打對象以歐洲跑車為主,例如FERRARI、PORSCHE、LAMBORGHINI及AUDI等。這部R34目前配用香港較少人認識的QUANTUM 避震機,以主打的RM及RS系列為例,相比OHLINS在於不設緩衝力調整。「Street」顧名思義為行街設定,無論R32-R34彈弓硬度均為前10k後8k,「Sport」則可由車主按落場需要設定,硬度可設定成12-18k。唯這部R34由於已搭載非常Hard-core的TOMEI 2.8L Complete Engine,採用設定頗為激進的T3-CR 2way避震機及前後12k彈弓,配合全套NISMO上下搖臂,令彎角行走更為銳利,同時解決底擔老化及應付高負苛車身的問題。

切合不同場合需要 - TEIN
TEIN作為改裝業界避震先鋒,歷屆Skyline GT-R自然成為其首定主打目標。TEIN專屬為GT-R推出的避震有入門之選SUPER STREET、COMFORT SPORT及較「Hard-core」的SUPER RACING及MONO FLEX等,原裝彈弓硬度偏向切合日用駕駛,但可隨著行車用途而選配較硬的Racing Spring,如S.TECH或G.TECH等經測試可承受逾200k拉力的彈弓。日用而言,SUPER STREET及COMFORT SPORT已非常足夠(原裝彈弓為4-5k),但若想進一步下調車身及偶意作落場用途,相信較切合使用單筒式的MONO FLEX(原裝彈弓為7-9k)。作為香港TEIN的專賣店,在GP MOTOR選購TEIN避震的另一好處可提供Overhaul Service(維修服務) 。



⇑ 原裝尾制動系亦由ENDLESS Racing 4替代。

⇐ 制動皮方面為CCR,對應磨擦系數為0.35-0.42,開始工作溫度為100℃。
     
R33及R34共用的ENDLESS 6 POT卡鉗比Racing Mono 6稍為入門,漸進式對向活塞分別為38mm/32mm/27mm,以Monoblock製作。 制動碟方面為前370mm後332mm開坑浮動碟。 R34強橫的輸出自然要講究其制動力提升的需要!

制動系統不可忽視保養
這部R32維持了原裝制動卡鉗,車主亦暫時未考慮更換,R32在買少見少的情況下,車主似乎更希望將之當作珍藏品。另外,卡鉗不一定設有越多活塞就代表越「好收」,一般關乎制動碟與制動皮之配合,始終兩者直接接觸磨擦,如工作溫度超出日用駕駛亦可引致制動遲緩的問題,情況如同賽車用輪胎未經暖胎便作賽一樣。同時,制動油喉及卡鉗油路因老化或被鏽蝕而出現阻塞也可將制動效能降低,令制動時腳感疏離。雖然其損耗速度不及制動皮高,但定期檢查及更換制動油也是車主不容忽視的一環。

一體鍛造鋁合金製作 - ENDLESS
由於GT-R車重不輕,加上屬Twin-turbo形式及配上較過往完備的內裝,車重維持於1,500-1,600kg左右,以這部R34為例,由於擴缸後對應馬力輸出增強至約600匹,原裝制動不算柔弱,只是需要更換主動安全性更強的制動組合以應付強橫馬力輸出。當ENDLESS已為全新GT-R R35推出Racing Mono 6的卡鉗連制動碟強化套裝後,ENDLESS亦曾為R32-R34提供升級制動套裝,而巧合地R33與R34均換上前6 POT CALIPER對向六活塞、後RACING 4對向四活塞卡鉗,對應的制動碟尺寸及厚度分別為前370mm/32mm、後332mm/30mm,浮動式設計令碟面不易變形,再配上ENDLESS CC-R制動皮,相較原裝前四後二活塞卡鉗較為進取,制動碟面積增大及加厚也可提升散熱力及剛性。

水喉老化較易察覺,從水溫在怠速或行走一段時間後容易升上逾100度或可見先兆,一般指定動作都是更
換強化矽膠水喉,穩定水壓及提升耐用度。


⇑ R34使用屬於Phase 2的TOMEI 2.8L DERICE引擎,全面改善水、油路令散熱較原裝為佳,當然輸出表現亦隨之直線上升。

改善原裝散熱弊病
吸排氣方面,不少人認為RB26引擎一直存在著水溫、油溫過熱的問題,缸壁較厚的鐵鑄缸體雖然令可承受馬力的極限提高,但散熱效能只屬一般,特別RB26靠近駕駛艙的兩個缸較難散熱,基本上若是原裝日常行駛的話一般不易出現以上問題,但從NISMO推出的GT-R特別版,如400R或Z-tune頭冚開設散熱及導風位,甚至NISSAN廠方在BNR34 V-spec II加設導風口已可見此情況的確存在,加上舊款GT-R機油冷卻器為風冷形式,如怠速太久油溫可升上逾90-100度。從復修GT-R的計劃著手,最直接的解決方法當然是直接更換強化水喉油喉、大型水箱、水膽、機油冷卻器及散熱頭冚(如這部R34車主安裝了Z-tune的拋沙板)等,將更多生風納入引擎艙內。







⇑ R34的FUJITSUBO Super Ti只為R32及R34而設,重量分別減輕11.7kg及13.3kg,特別著重尾段輸出。

中尾喉專家 - FUJITSUBO
一時間提起FUJITSUBO大家未必有共鳴,但當提起「FGK」相信大家會記起這個中尾喉專家,其產品獨特的排氣聲一直受一班「Die-hard Fans」追捧。FUJITSUBO為GT-R推出的中尾喉種類頗多,如Legalis R type EVOLUTION、Legalis Super R及Super Ti,當然尚有頭Pipe。當中以Super Ti最頂級以全段鈦合金製及重視尾段排放,Super R及R type EVOLUTION則為SUS304不鏽鋼製及重視中尾段排放,價錢自然亦較Super Ti入門及經濟,適合GT-R車款則可參考下表。

ARC頭Pipe為鈦合金製造,長度編配比原裝優勝且喉壁更薄,達至輕量化效果。


⇑ 鈦合金喉之所以價錢高昂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易屈曲鑄模,需逐段逐段焊接,極花工夫及人力物力。


從輕量化著手 - ARC
R32換上了ARC鋁製水箱、低溫水膽、導風板及頭中尾喉,原裝催化則予以保留。ARC水箱為1層式設計,比原裝高度相約,只是加厚及加闊以增加水箱水容量,數值上廠方經測試後可提升約27.5%之效能,同時配用1.1 bar低溫水膽(ARC另設1.3 bar及1.5 bar選擇,但由於R32引擎未有特別改動或加大增壓值故未需選用),而導風板則可令生風更集中吹向水箱。排氣方面,R32選用的ARC頭中尾喉為鈦合金製作,頭Pipe的厚度僅為1mm且為等長設計,令從Turbo Outlet後流走的排壓更均等,中尾喉重量更只是原裝的四份之一,減重令GT-R下緣負擔大大降低,零件合R32-R34使用。

     
ARC頭Pipe(左)為鈦合金製造,長度編配比原裝(右)優勝且喉壁更薄,達至輕量化效果。 ARC鋁製水箱及導風板可加強GT-R水路散熱效能,同時換上SAMCO強化矽膠水喉替換原裝已老化的水路。

     
安裝時可見中尾喉碼位與R32非常合適。 ARC中尾喉裝著後仕樣。 原裝頭Pipe連接Turbo Outlet位置亦已見生鏽,在安裝ARC頭Pipe之前需先清理鏽蝕地方。



⇑ R34的NISMO Intercooler Pipe Kit亦改成NISMO鋁合金製品,管徑加粗配合加大Throttle可提升進氣量。

⇐ NISMO進氣歧管的等長設計令一至六缸配氣更平均,進一步確保進氣壓及溫度得以維持。
專屬日產 - NISMO
R33目前維持了原裝吸、排氣項目,R34方面則選配了NISMO進氣歧管,等長設計令進氣時配氣較平均,且儲風量較原裝為高,Turbo增壓後未能經Throttle進入燃燒室的空氣也可回流到進氣歧管或從Wastegate流走,避免出現生氣回流的現象,Z-tune亦採用此部件,另NISMO亦有鋁製水箱及低溫水膽(1.3 bar)及中尾喉等零件,合R32-R34使用。

改裝風格最重要!
其實上述各個品牌只屬Skyline GT-R改裝零件及品牌的冰山一角,由R32-R34多個品牌及多種零件實教人眼花瞭亂,我們只談了Skyline GT-R改裝及復修的基本步。最重要反而是車主必須認清改裝目標,並非盲目將零件安諸之愛驅上而失去原有的操控性。基本上Skyline GT-R原裝輸出已非常不俗,單改吸、排氣項目、改善冷卻效能、行車電腦及替換老化零件已可令動力即時上升,這項特色就連今代GT-R R35我們也可看到。
 
free html visitor counters
hit counter
Unit A, G/F, Worldwide Centre, 123 Tung Chau Street, Tai Kok Tsui, Kolwoon Tel. 2398 7322